一、比赛介绍: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英文名称:China Graduate AI Innovation Competition)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AI赋能,智领世界”为理念,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了选拔并培训优秀研究生参赛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学校将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该竞赛是由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主办,人工智能学院承办的一项全校性赛事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二、参赛对象
正式注册的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取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或研三研究生。
三、参赛方式
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4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参赛队伍队长须为在读研究生,且队员分工明确。允许跨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参赛队伍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通过资格审查后,在大赛期间不得更改团队成员和排序,以及指导教师信息。参赛团队须在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
进行注册报名并接受参赛资格审核。
请使用以下网址访问“华为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网站通知:
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8a5696cbf370169a3f8101510bd/2c9080158ee9c272018f293a8a1314ba
四、时间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6月25日
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7月5日
现场答辩时间:2024年7月10日(暂定)
五、竞赛内容
大赛采用开放命题和企业赛题相结合方式,参赛队伍可自主选择赛题类型。
1.开放命题不限方向,建议方向如下。
1.1 AI for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Scociety
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实践等领域研究相互结合,帮助科学家生成假设、设计实验、计算结果、解释机理,特别是辅助科学家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的验证和试错,让人工智能利用自身强大的数据归纳和分析能力学习科学规律和原理,从而得到科学模型,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大大加速了科研探索的进程,并获得仅使用传统科学方法可能无法获得的见解。鼓励参赛者团队选择基础科学、工程技术或社会实践中重要问题开展研究,给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或演示系统。
1.2 LLM&Agent
智能体(Agent)是能够感知自身所处环境、自我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完成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基座模型在知识获取、指令理解、泛化、规划和推理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能力。因此,基座模型与智能体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人工智能体(AI Agents)目前是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赋能的前沿。选择代表性领域或重要问题,给出大语言模型驱动下智能体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1.3 垂直领域大模型
垂直领域大模型将深度学习架构在人类不同学科专业知识之上,开辟了数据驱动和知识引导的人工智能研究新模式,促进科学发现、社会治理、司法创新和教育探索等迈向赋能新时代。选择重要行业/领域面临的问题,展示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系统或应用。
1.4智慧海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实践及场景化应用
瞄准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海洋资源高效整合与优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智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环境大数据智能分析、海洋大模型构建与应用、智慧海洋数字化治理、智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智能计算、海洋学AI应用、海洋图像生成技术等,促使参赛团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创新实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海洋领域的场景化应用。
1.5 AI for Education
瞄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和实验教学模式,促进课程资源网络化、实验仪器数字化、教辅资源智能化推广,利用人工智能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沉浸式体验,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引领示范效应,推动智慧教育的典型案例场景化应用。
2.企业赛题共7个,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实际需求出发拟定的与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题目,包括,AI助力提升未知无规则缺陷图像检测能力、样本稀疏场景下的数值类预测、agent的智能设备规划和控制、针对大模型应用的安全对抗攻击、细粒度猫/狗识别、AI辅助开发、图像质量评估算法设计。属于此种选题方式的作品还可以参与华为专项奖的评奖。企业赛题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企业赛题(附件1)。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8a5696cbf370169a3f8101510bd/2c9080158ee9c272018f294b10e714c0
六、评选标准与奖项设置
1.竞赛分为两个阶段,各阶段得分各占最终得分的50%。第一阶段为参赛作品项目文档、项目视频等作品相关材料筛选,每支报名团队必须在2024年7月5日前提交相应参赛作品材料,由评委进行打分。第二阶段为现场答辩,每支报名团队在2024年7月10日(暂定)前往指定地点参加答辩,由评委进行打分。
2.依据参赛作品数量和水平确立奖项级别,设置一、二、三等奖。
3.在获奖作品中将择优资助参加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研究生参加竞赛,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修订)》(研发〔2024〕13号)规定,在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获奖的研究生除竞赛主办方给予的奖励外,学校也给予一定的奖励,由获奖研究生向研究生工作部申请核算发放。在国赛中获得第一、二等次的参赛团队,分别奖励5000元、4000元。在国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团队成员,在申请学位研究成果要求和学校开展的评奖评优中可作为成果之一进行申报(具体以评定文件为准)。同时,在国赛、省赛、校赛中获奖的研究生,可直接申请获得相关实践课程的学分,学分申请由学生所在学院认定。
七、作品要求
各位同学请在提交作品前仔细阅读提交作品材料要求,规范地提交参赛作品简介、项目文档、项目视频和初期成果。
1.材料内容要点应包含但不限于:
(1)对作品创新性进行充分严谨的论证;
(2)通过技术调研,与他人已有工作对比分析;
(3)体现 AI 技术在 Inference 上的效果和指标;
(4)详细说明数据、行业知识、算法、硬件的来源,严格标注引用、借鉴的相关工作。
2.初赛具体提交作品材料明细和格式
(1)参赛作品简介(无模版,300 字以内)
–pdf 格式,命名为“XXX(团队名称)_XXX(项目名称)_参赛作品简介.pdf”;
(2)项目文档(模板见附件2,基于模版完成项目内容的详细阐述);
–pdf 格式,命名为“XXX(团队名称)_XXX(项目名称)_项目文档.pdf”;
(3)项目视频(项目核心目标的预期效果展示)
–时长不超过 5 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 200M,mp4 格式,命名为“XXX(团队名称)_XXX(项目名称)_项目视频.mp4”;
(4)其他辅助材料(技术可行性等项目相关内容)
–不局限于论文、可执行程序、项目代码等最终呈现形式,以 zip 格式压缩,文件大小不超过 200M ,命名为“XXX(团队名称)_XXX(项目名称)_其他.zip”。
此外,本次大赛鼓励原创性工作,希望作品的核心创意和主要开发过程须在大赛期间独立完成。
八、联系和咨询方式
1.详细情况交流咨询请加入大赛官方QQ群:756028871
2.欢迎大家踊跃参赛!如有疑问请联系:
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联系人:罗月梅
联系电话:13978731130
邮箱:luoyuemei@nuist.edu.cn
研究生工作部
联系人:佘正昊
联系电话:025-58235175
3.进一步了解“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信息欢迎访问网站:https://aim.nuist.edu.cn/AICN/AICN2023.htm
研究生工作研究生院
人工智能学院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