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度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共建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5-09-23  来源:研究生院培养办  作者:彭茂   点击数:

各学院:

为深入实施我校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丰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资源,现启动2025 年度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共建课程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一批面向硕博士研究生、紧跟工程前沿、突出产教融合的示范课程,提升我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水平。


二、申报要求

1.课程形式:申报课程原则上须是列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也可以申请新开设),适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校企共建课程应突出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注重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机衔接。

2.支持领域:课程以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为主要导向,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专任教师,从事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或有相应合作成果。参与课程建设的企业主讲教师原则上须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资深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授课教师须品行端正、教风优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


三、建设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育人模式、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设计、实践内容设置、教学案例开发、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重点是将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及研究成果引入到课程中,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并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共同参与课程授课和考核。

1.教学目标鲜明。教学目标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正确政治方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结合行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将企业优质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2.教学团队协同。课程负责人要深入合作企业,企业授课教师应为具有资深水平的行业专家,原则上授课课时不少于该门课程总课时的1/4。

3.教学资源丰富。充实和完善现有教学资源,形成涵盖更新后的课程大纲、配套讲义课件、教学视频等完善的课程基本资源。资源内容紧跟产业前沿动态,突出教学实践内容,助力学生在真实工程场景中完成能力构建。需提交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案例(不少于3),课程短视频(不少于3个,每个15-20分钟),多媒体教学课件,企业允许公开的生产录像、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图纸等。鼓励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和制作慕课。具备条件的课程,可上线公共在线课程平台,学校将给予额外经费支持,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4.教学方法新颖:突出校企共建特色,依托真实工程场景,积极采用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主动引入知识图谱、AI 辅助等现代化教育工具,提升教学效果。

5.课程评价多样:积极推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坚持过程性评价,突出实践性成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以课题报告、实物作品、设计方案等为载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化考核。


四、项目管理

  1.立项与资助本年度计划立项重点课程2-3项(资助5万元/项)、普通课程10-15项(资助2万元/项)。依托现有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开设的课程,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立项支持。

  2.建设周期:1年。立项半年后开展中期检查,课程负责人须提交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案例等作为中期考核材料,未通过中期考核将不再继续建设。期满结束后,学校将结项验收与评估。

  3.经费管理:课程立项建设后先划拨50%经费,结项验收合格后划拨剩余经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资源建设、企业专家授课、调研差旅等支出,严格执行学校经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4.政策支持:对于建设成效突出的课程,学校将优先推荐申报上级部门的优质教学资源或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


五、申报流程与时间节点

1.请各理工科学院认真组织、积极动员,每个学院推荐不少于1门课程。

2.请符合申报要求的课程团队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共建课程申报书》与《校企共建课程申报汇总表》,于2025年10月10日下午4点前将word版发至邮箱zgxy@nuist.edu.cn。纸质版签字盖章后报送至卓越工程师学院办公室(行政楼315室)。

3.评审立项:形式审查合格项目将依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实施细则(试行)》进行评审,并择优予以立项。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彭茂     电 话:025-58731725


附件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共建课程申报书.docx 

附件2:校企共建课程申报汇总表.xlsx

研究生院 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5年9月23日